夏天来了,经过春天的润育,翠绿摇曳的竹林,枝繁叶茂的大树,给山野披上了一层深浅不一的绿衣,放眼望去满眼绿意,让人心情舒畅。


都说大树下好乘凉,可很多林下植物并不是都可以享受到夏天的盛宴的,那些草本植物只能渴望透过缝隙洒下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但有些植物并不喜欢躲在林下得到庇护,而是顽强地享受阳光的沐浴,在众多草本植物中积雪草就是一个。



认识当下的积雪草
看到积雪草这个植物名称,估计很多人感到很陌生,如果说到灯盏菜,两广的人们就明白是什么植物了。

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为伞形科,积雪草属多年生草本,茎匍匐,细长,节上生根。叶片膜质至草质,圆形、肾形或马蹄形,故也叫马蹄草、铜钱草、铁灯盏等。




积雪草,叶边缘有钝锯齿,因此又叫钱齿草。基部阔心形,两面无毛或在背面脉上疏生柔毛;掌状脉5-7,两面隆起,脉上部分叉;叶柄长1.5-27厘米,顶着长长的伞形叶子就像是一把灯盏,故也叫铁灯盏、灯盏菜。


积雪草伞形花序梗2-4个,聚生于叶腋,贴地开花结果很难发现;花瓣卵形,紫红色或乳白色。果实两侧扁压,圆球形,基部心形至平截形。花果期4-10月。



积雪草,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等省区。喜生于阴湿的草地或水沟边或路边。在象山随处可见积雪草这种植物,但很少有人关注,也不知道它的用处。

古籍上的积雪草
积雪草也是古代植物。最早记载积雪草的植物是《神农本草经》:积雪草,味苦,寒。主大热,恶创,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生川谷。《名医别录》曰:生荆州。按陶宏景云: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本草图经》云:咸、洛二京亦有,或名胡薄荷。

从以上吴普对积雪草这种植物的描述来看,是吴普第一次把这种植物命名为积雪草,至于如何把这种植物命名为积雪草,不在此深究。但从陶宏景、徐仪等对这种植物的命名来看,这种植物的命名是从形态上来确定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也有积雪草条目。时珍曰:胡薄荷(《天宝方》)、地钱草(《唐本》)、连钱草(《药图》)、海苏(弘景)曰︰积雪草方药不用,想此草以寒凉得名耳。恭曰︰此草叶圆如钱,荆楚人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余见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解释:《别录》曰︰积雪草,生荆州川谷。恭曰︰此草叶圆大如钱,茎细而劲,蔓生溪涧侧,生处亦稀。颂曰︰今处处有之,八九月采苗叶,阴干用。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地钱叶圆茎细,有蔓延地,一曰积雪草,一曰连钱草。

药食两用积雪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曰:谨按《天宝单行方》云︰连钱草生咸阳下湿地,亦生临淄郡、济阳郡池泽中,甚香。俗间或云圆叶似薄荷,江东吴越丹阳郡极多,彼人常充生菜食之。河北柳城郡尽呼为海苏,好近水生,经冬不死,咸阳、洛阳亦有之。或名胡薄荷,所在皆有。单服疗女子小腹疼之症。

宗奭曰︰积雪草南方多有,生阴湿地,不必荆楚。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洁,微尖为异。时珍曰︰按苏恭注薄荷云︰一种蔓生,功用相似。苏颂《图经》云︰胡薄荷与薄荷相类,但味少甘,生江浙间,彼人多以作茶饮,俗呼为新罗薄荷,《天宝方》所用连钱草是也。据二说,则积雪草即胡薄荷,乃薄荷之蔓生者尔。

李时珍曰:积雪草,气味苦,寒,无毒。大明曰︰苦,辛。颂曰︰甘,平,无毒。时珍曰︰取汁结草砂,伏硫黄。主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皮肤赤,身热(《本经》)。捣敷热肿丹毒(苏恭)。主暴热,小儿寒热,腹内热结,捣汁服之(藏器)。

积雪草亦可药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积雪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疹、疥癣、跌打损伤等。南方民间常将它作为凉茶,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积雪草具有滋补强身、消除炎症、促进伤口愈合,净化血液并提高免疫力,通过促进深层皮肤细胞更新及修复、缓解皮肤炎症和抗氧化作用。作为神经滋补剂,可改善记忆力和缓解精神疲劳,还能辅助降血压和治疗肝肾疾病。



积雪草也是良好的食材。积雪草质地柔嫩、适口性好、有一股清香味,可生食,也可凉拌,也可以做汤或做馅料。在两广菜市有积雪草出售,夏天选购一些做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象山,积雪草没有出售,只有自己去山野中采摘了,但要注意是否有打过除草剂等农药,是否确认有无污染。另积雪草与南美天胡荽(铜钱草)、马蹄金、天胡荽很相像,请不要弄错。




本文涉及药用,请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