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实:一虫换斗米
近日,草木群小伙伴丁丁发来一种她未认识的植物,说一大片黄灿灿,煞是好看。看到照片,一眼就认出,这不是正值花期的云实吗。告诉丁丁,这种植物叫云实,本地还有一个别名——斗米虫树。

那云实到底是怎样一种植物?
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 Alston),豆科云实属藤本,树皮暗红色,枝、叶轴和花序均被柔毛和钩刺,所以不小心会被钩着伤人。因此又叫虎头刺、倒挂刺、猫爪刺、倒搭刺等。




二回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羽片3-10对;叶对生,具短柄,基部有刺一对,小叶7-12对,常见7-8对,小叶膜质长圆形。




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15-30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多刺,花瓣黄色,膜质,圆形或倒卵形,盛花时反卷,雄蕊与花瓣近等长,像一只只停在空中伸出吸管吸蜜的蝴蝶。




荚果长圆状舌形,长6-12厘米,像一只只豌豆,未成熟青绿色,成熟时栗褐色,有光泽。荚果会沿着腹缝线膨胀成狭翅,成熟时沿腹缝线自然开裂,打开时就像是一只小船或小鞋。种子6-9颗,椭圆状,种皮棕色。花果期4~10月。





此外象山还有一种春云实(2022年改名为乌爪簕)(Ticanto vernalis)是豆科、南天藤属的植物,花朵与云实有点像。春云实亦是有刺藤本,各部被锈色绒毛。二回羽状复叶;叶轴长25-35厘米,有刺;羽片8-16对,长5-8厘米;小叶6-10对。乌爪簕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见于山沟湿润的沙土上和岩石旁。






云实分布较广,原产于中国两广、两湖、江浙及云南、四川、江西、福建等省区。云实,为阳性树种,喜光,耐半阴,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多生长于山坡灌丛中及平原、丘陵、溪边、河旁等。



云实也是古代植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名医别录》曰:云实,生河间川谷。十月采,暴干。《吴普本草》曰:茎高四五尺,大茎中空。叶如麻,两两相值。六月花,八月、九月实,十月采。《苏恭》曰:云实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黄黑似豆,故名天豆,丛生泽旁,高五六尺,叶如细槐,亦如苜蓿,枝间微刺,……《韩保升》曰:所在平泽有之,叶似细槐,花黄白色,其荚如豆,其实青黄色,大若麻子,五月六月采实。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曰:此草山原甚多,俗名粘刺,赤茎中空,有刺,高者如蔓。其叶如槐。三月开黄花,累然满枝。荚长三寸许,状如肥皂荚。内有子五六粒,正如鹊豆,两头微尖,有黄黑斑纹,厚壳白仁,咬之极坚,重有腥气。从文中看出多位著作者详细记载了云实这种植物的特征。




云实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李时珍曰:根、茎及果药用。辛,性温、味苦、无毒。主治:泄痢肠澼,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除寒热,消渴等。现代研究表明:云实有发表散寒、活血通经、解毒杀虫之效,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亦可治疗小儿疳积。


云实花开时节吸粉无数,黄灿灿一片引来人们驻足欣赏,亦让无数蜜蜂、昆虫前来采蜜。而云实也有一些天敌光顾,其中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的幼虫就是一种,就是当地人说的斗米虫。这种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冬、春季多寄生于茎中下部,啃食木心,夏秋可以看到这种蛀虫蛀过的云实植株。



那如何识别那一株云实有斗米虫呢?秋冬季视云实茎中下部(接近根部)有蛀虫孔,并有较新鲜的木渣推出孔口外时,可以断定此植株有斗米虫。可以将茎截下,用刀纵剖,取出幼虫。如果茎下部没有斗米虫蛀孔就不要砍截健康的云实植株。


斗米虫富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着显著的效果。 斗米虫在民间应用广泛,因其稀有,古代先人要用一斗米(12.5斤)换一条虫而得名,现在市售一条斗米虫需要60~100元或价格更高,可以购大米20-30斤,所以称为斗米虫就不足为怪了。

斗米虫鲜品形如蚕,长圆筒形,稍扁,乳白色(干品棕色)。长4-5cm,前胸硬皮板有凸形纹,深棕色,其前方有飞鸟状纹,后方密生棕色粒状小点,其中两侧各夹有1对尖叶状空白纹;后胸至第7腹节背部各有一呈扁圆状突起的移动器,其上整齐密生2圈棕色小粒点;前胸至第7节腹面亦有移动器。腹节两侧丛生棕色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