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平的物种库
融入自然,享受四季
紫薇花开百日红
吴建平专业号 | 2025-7-4

长江一带的梅雨季节还没有过去,紫薇却开花了。红色、粉色、紫色、白色的花朵在枝头摇曳生姿,如诗如画。微风拂过,随着滴滴答答的小雨,花瓣轻轻飘落,仿佛下起了一场美丽的花雨,让你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认识紫薇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为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每年都会脱落。紫薇花又称痒痒树,当用手指轻轻挠紫薇树的树干时,它的树枝会微微颤动,就像人被挠痒痒时的反应一样,十分有趣。紫薇树的这一特性可能与它的树干结构和生长环境有关。

紫薇的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具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顶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侧脉3-7对;无柄或叶柄很短。紫薇也是色叶植物,春叶嫩红、秋叶翡翠绿转红色。

花淡红色或紫色、白色,直径3-4厘米,常组成7-20厘米的顶生圆锥花序;花瓣6,皱缩;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的长得多;子房3-6室。蒴果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紫薇,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或栽培;半阴生,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土壤上,也能耐旱,不论钙质土或酸性土都生长良好。在象山多见丛植于绿化带或孤植庭院中,也见有绿化带成排种植者。

目前象山种植的紫薇,主要有紫薇、银薇、紫叶紫薇、矮紫薇,另见山野中有福建紫薇等。象山种植紫薇比较多的绿化带,主要有东谷湖路、天安路(南大河)等。

紫薇的观赏价值很高,现已被列为重要园林绿化树种之一。紫薇还因耐修剪、易露根、树干鼓空如肱,刚劲有力,又是制作桩头盆景的佳品。此外,紫薇花的香气,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杀菌消炎、镇静安神等保健作用。

紫薇也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紫薇,性味微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紫薇花、叶、根均入药。主治产后血崩、带下、小儿胎毒、小儿惊风、疥癣、肺痨咯血、风疹、创伤出血、痢疾等。

紫薇的花、果、皮、根,均可入药

紫薇之名

紫薇也是古代植物。但紫薇之名始于何时不知,但在一些古代书籍中紫薇与凌霄等植物混同或不分。

紫薇,原名紫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曰:紫葳,一名武威,一名瞿麦,一名陵居腹,一名鬼目,一名茇华,神农、雷公、酸;……如麦根黑。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曰:一名陵苕,一名茇华。名称混杂,莫衷一是。但以“凌霄花”为名始见于《唐本草》。

宋《证类本草》亦有紫葳与凌霄的记载:紫薇,陵霄花也。生西海川谷及山阳,今处处皆有,多生山中,人家园圃亦或种莳。初作藤蔓生,根据大木,岁久延引至巅而有花。其花黄赤,夏中乃盛。可见,也是把紫薇与凌霄两者混淆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紫葳:凌霄(苏恭)、陵苕(《别录》)、陵时(郭璞)、女葳(甄权)、茇华(《别录》)、武威(《吴普》)、瞿陵(《吴普》)、鬼目(《吴氏》)。时珍曰:俗谓赤艳曰紫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

吴淇峻在《植物实名图考》引用宋人朱弁之《曲洧旧闻》:“红薇花,或曰:便是不耐痒树也。其花夏开,秋犹不落,世亦呼百日红。”吴淇峻文中道出此树名:紫薇,也叫痒痒树(河南),亦叫百日红(海南)。并附图一幅。所述特征及附图形态均与今之紫薇相一致。

紫薇盛名

紫薇,在古代备受人们喜爱。

紫薇一直是中国乡土树种。紫薇原本是山林灌木,先秦就作为药用。紫薇树皮光滑,而枝干虬曲,树龄可长达两百多年,且盛夏开花,紫红细碎,丰美可爱,很自然,它是道家喜爱的药用树木,且寄托长生长寿的美好寓意。

隋唐两朝在江山定鼎之时,多得道家人士支持襄助。所以隋炀帝在洛阳建立紫微宫,以天上紫微,对应皇家宫廷,宫廷内以紫薇花树为祥瑞。

到了唐朝,以道教立国,长安和洛阳并称两都,盛唐繁荣,到了唐玄宗开元时代,这位天子,自认为是最代表星宿而行使皇权的人,将长安的中书省,也就是掌管诏书政令的部门改称紫微省,官员称为紫微令(《新唐书·百官志二》注: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中书令曰紫薇令。),在中书省的办公地点,遍植紫薇花,紫薇花一跃成为皇权的象征。

唐朝尚红紫,以紫为贵。可以想见在紫红色的紫薇花下办公进出的高官,是有多么的骄傲。唐玄宗后来也觉得不妥当,因为紫微仙人,紫微君,就是指的他自己,结果底下的官员,都互称紫微郎,几年之后,这个部门就改回了名字。但是紫薇花树,却广泛种植流传,尤其是在唐朝各地的官署里。

从唐宋文人留下的不少咏紫薇的诗词中,可以佐证紫薇是当时官署中最常见的观赏花木。白居易诗云: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韩渥也有“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之句。

官职以花取名,实属罕见,诗人借花抒情却也平常。如欧阳修罢官后,面对堂前的紫薇咏诗叹曰:“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王十朋求官无望,曾写下“盛夏绿遮眼,兹花红满堂。自惭终日对,岂是紫微郎。”的感叹之句。这些诗作通过咏物抒怀,将紫薇花与唐代“紫薇郎”的官职象征相关联,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政治抱负。

紫薇花因与官职牵扯在一起,陆游曾讽刺它是“官样花”。 因紫薇有“官样花”之名,民间便有谚语:“门前种株紫薇花,家中富贵又荣华。”以紫薇花象征了富贵繁华之意。

紫薇文化

我国栽培紫薇历史悠久,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已有记载。紫薇花本身具有花期长、花色繁艳的特性,在夏秋之际绽放,有“百日红”之称,自唐代起便广泛栽培于宫廷花苑,也成为诗词书画的重要题材。

古人对紫薇评价亦高,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称:“紫薇名胜,似得花之圣。”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中把栽种紫薇列为赏鉴、清玩和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紫薇在古代被评价为“花中圣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养生功效。

清人刘灏所编《广群芳谱》有这样评价:“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天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唐时省中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

人们常说:“花无百日红”,而紫薇则是例外。“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杨万里因赏紫薇达“如痴如醉”的地步,才写下了“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的千古绝句。

下面摘录一些紫薇古诗供欣赏

《紫薇花 》唐·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直舍紫薇花身可以题字因作一绝书其上 》南宋·许及

赤立严霜如槁木,烂开炎日似红霞。

耐寒耐暑真能事,岂是人间怕痒花。

紫薇花下元末明初·胡奎

我非紫薇郎,爱种紫薇花。

紫薇亦爱诗人家,今年试花如绛霞。

清晨看花心自喜,中夜裴回月明里。

不随红日上东廊,影过八砖犹未起。

见紫薇花忆微之唐·白居易

一丛暗淡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

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

《紫薇花》唐·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咏紫薇花宋·杨万里

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

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紫薇花下元末明初·胡奎

天棘移来一尺长,呼儿浇水傍南墙。

柔条盘作青罗盖,借我山窗一夏凉。

山园草木四绝句 其一 紫薇·陆游

钟鼓楼前宫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

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

重叠金·白紫薇清代·左锡嘉

绿荫深处藏春色。芳菲不借东风力。

花瓣太玲珑。问心不同。冷香裁月魄。

清影怜幽寂。虚白照空明。楚云舒卷经。

《紫薇》明·薛蕙

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

楚云轻掩冉,蜀锦碎参差。卧对山窗外,犹堪比凤池。

盛夏,阳光炙热,是绿树和绿叶的主场。能够在盛夏开花的树木不多,所以紫薇格外惹人注目。因为那是万绿丛中的花朵,给人视觉的清新与振奋。为此,很多城市也把它作为市花。

紫薇是浙江省海宁市,河南省安阳市、济源市,山东省泰安市、烟台市,江苏省徐州市、金坛市,四川自贡市,湖北省襄阳市,山西省晋城市的市花。

本文部分资料及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